11月10日,由太阳成和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桐城世家文化论坛在桐城师专成功举办,来自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博物院、安徽文艺出版社、黄山书社、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桐城市文旅体育局、桐城文史爱好者共4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桐城师专党委书记王子龙、校长沈波、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方平、桐城市政府副市长汪杰贤、桐城市政协副主席汪艾东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方以智研究专家蒋国保(苏州大学教授)、邢益海(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永义(中山大学教授)等作主旨演讲,10位同志作主题发言,诸伟奇教授(安徽大学徽文院)作大会总结。
图1 合影
近年来,方以智研究、桐城派研究都在持续升温,也带动了桐城桂林方氏等世家文化的研究。本次论坛聚焦方以智学术及桐城桂林方氏文化研究在桐城本地的传承发展,展示近年来桐城人士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文艺创作、古籍整理等方面的成果,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很有创见,意义重大,对下一步系统保护传承桐城文化遗产,认真讲好桐城故事,也将产生更加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图2 开幕式
太阳成是桐城派、桐城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是桐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次论坛的创办,是学校、基金会和桐城市委市政府通力协作、共同致力桐城文化振兴的成功典范,也为三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各方将进一步集思广益、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将桐城世家文化论坛持续办下去,打造成一块靓丽的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打造桐城文化交流传播高地,不断提升桐城文化软实力。
开幕式
太阳成党委副书记、校长沈波主持开幕式。
沈波指出,10月29日至31日,我们在这里成功举办了“桐城派与中国古代文章学”学术研讨会,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办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桐城世家文化论坛,充分体现了我校立足地方特色文化,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
方以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其家族桂林方氏更是明清桐城五大家族之一,出现了方学渐、方大镇、方孔炤、方维仪、方苞、方观承、方东美等诸多名人,作为文学世家的桐城桂林方氏,文化底蕴深厚,在桐城地域文化构建和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这里彰显世家文化的同时,也宣扬了桐城地域文化。相信此次桐城世家文化论坛的召开必将对桐城文化的研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3 沈波校长主持开幕式
太阳成党委书记王子龙代表主办单位桐城师专致欢迎词。
王子龙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桐城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古朴雅健,多姿多彩,底蕴丰厚,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及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华文化中内容丰富、品位很高的一座地方文化宝藏,是研究传统文化的范本。在桐城文化沃土的滋养下,桐城派更是统治清朝文坛二百多年,成为桐城文化中最靓丽的风景。而桐城文化史,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部桐城世家文化史。
今天首届桐城世家文化的主题是研讨交流桂林方氏文化,觉得非常有创见,有意义。桂林方氏所表现出来的以儒为主、释道互补的文化精神,崇文重教、恪守节义的文化理念,淡泊明志、进退自如的文化态度,平和淳质、守礼尚俭的文化氛围,既是桐城文化的优秀品质,也是桐城世家文化的共性。明中叶以来,桂林方氏代有才人,五百年不衰。明清两季,桐城桂林方氏成进士者30余人。方以智是最杰出的代表,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在其诞辰410周年的时候,我们相聚桐城,纪念先贤,重温历史,共探学术,学习他百折不挠的求真精神,学习他传承桐城文化的执着品质,学习他光大桐城声名的贡献。
117年前的1904年,桐城先贤马其昶秉承吴汝纶遗志,在桐城中学堂创办师范班,这成为桐城师范教育、安徽师范教育的源头,可以这样说,桐城师范从开始诞生,就受到桐城文化的滋养。经过百余年数代桐城师范人的攻坚克难,我校已踏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秉承桐城派学术研究,传承桐城文化,已然成为桐城师专人的精神自觉和使命担当。我们已经借助于区位优势,连续五年举办桐城派学术研讨会,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成为了海内外研究桐城派的汇聚高地。今天,我们创办桐城世家文化论坛,与基金会、桐城市委市政府通力合作,联合省内外桐城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共同推进桐城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我们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把桐城世家文化论坛打造成一张靓丽的特色文化品牌。
图4 王子龙书记致辞
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杰贤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
汪杰贤代表桐城市委、市政府,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汪杰贤指出,桐城是四海闻名的文物文献名邦,诞育了雄踞清代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文派,滋养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桐城地域文化。其中,以方以智家族桐城桂林方氏为重要代表的桐城世家文化,是桐城文化兴盛的沃土和血脉,为文化勃兴、文教昌隆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近年来,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等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关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决策部署,将“人文兴市”列入重要发展战略,提出了奋力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的新目标,并付诸于扎实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在世家文化宣传保护方面,张氏六尺巷、方氏潇洒园、姚元之旧馆、姚莹故居、左忠毅公祠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复,凤仪坊得以复建,《父子宰相》《方以智传》《新编桐城派文选》等出版发行,社会反响良好。
今年是“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诞辰410周年,我们相聚桐城,隆重纪念这位先贤,就是感念他为传承桐城精神、光大桐城声名作出的卓越贡献,就是要以此为契机,以永不满足、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推进桐城文化保护传承各项工作。不久前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这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桐城将深耕厚植资源禀赋优势,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全力冲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千年古城”焕发时代光彩。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力度,更加珍视和守护好桐城这块沃土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弥足珍贵文化遗产,加快实现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布展开放,组织拍摄好纪录片《桐城派》,新创黄梅戏《方以智》,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推进桐城世家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创作等工作。我们将关心呵护所有热衷桐城文史研究、文化宣传的各界人士,虚心听取意见,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鼓舞更多人才参与进来,真正将桐城打造成“既有说头,又有看头”的人文胜地,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太阳成是桐城派、桐城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是桐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这次论坛的创办,是地方、学校、基金会通力协作、共同致力桐城文化振兴的成功典范,也为三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希望各方进一步集思广益、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将桐城世家文化论坛持续办下去,打造成一块靓丽的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打造桐城文化交流传播高地,不断提升桐城文化软实力。桐城市委、市政府将积极支持桐城师专、桐城文教发展基金会在桐城开展工作,保持密切沟通合作,共赴文化教育振兴之路。我们也热切期待今天与会专家不吝赐教,多介绍各自领域工作,多普及桐城文史知识,为讲好桐城故事贡献更多聪明才智!
图5 汪杰贤副市长致辞
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蚌埠原市委书记方平代表主办单位安庆市桐城文化发展教育基金会致辞。
方平指出,为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促进桐城世家文化研究,桐城师专和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了本次主题论坛。这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方以智是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驾齐驱的杰出学者,被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他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世家——桐城桂林方氏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桐城方氏学派”的集大成者。近年来,方以智研究持续升温,桐城桂林方氏等世家文化研究也初见成效。本次论坛聚焦方以智学术及桐城桂林方氏文化研究在桐城本地的传承发展,展示近年来桐城人士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文艺创作、古籍整理等方面的成果,很有意义,对下一步系统保护传承桐城文化遗产,认真讲好桐城故事,也必将产生更加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因张伯中、杨海两位桐城籍企业家的倡议和捐资,因众多企业和有识之士的慷慨解囊,2019年12月正式获准成立。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助推桐城文化教育发展为使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市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传承和弘扬桐城文化”方面,着力推进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分三期投入300万元资助拍摄《桐城派》纪录片;二是分期资助桐城市图馆馆藏古籍保护与整理项目;三是资助出版了由省委政研室陶善才创作的《方维仪传》。此外,还支持了“裁襟励子”文化项目、走进桐城企业家诗文笔会等。
方平认为,桐城是文献名邦,地灵人杰、俊采星驰,存世著述浩繁,文物与遗迹遗存遍布。清代著名学者姚莹,曾将“生在桐城文物之邦”列为人生十大幸运之首。桐城也是中国世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区域,这片热土上,产生了桂林方氏、清河张氏、麻溪姚氏、扶风马氏、龙眠左氏、麻溪吴氏、桐陂赵氏、鲁谼方氏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文化世家,绵延数百年而不衰,这些家族,也是如今推进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力量。作为桐城文化工作者、文史研究者,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转化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还存在诸多提升空间,尤其是馆藏古籍整理出版任重道远;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十分艰巨;与“徽学”研究相比,“桐城文化圈”的整体合力还不够强;桐城世家文化研究还没有形成联动效应;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学创作,还没有形成风气,等等。令人欣慰的是,这次论坛具有开创之功,是一次创意创新赋能之举,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也必将启发基金会如何继续以“传承和弘扬桐城文化”为使命,进一步明确新的努力方向。
图6 方平理事长(执行)致辞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举行了捐赠图书仪式,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桐城师专图书馆捐赠《方维仪传》20本,方平向桐城师专图书馆捐赠《桐城方氏曲庐合集》10本、向桐城市图书馆捐赠《桐城方氏曲庐合集》5本,方以智裔孙方无先生向桐城师专图书馆捐赠《方以智全集》一套,著名作家白梦向桐城师专图书馆捐赠她自己的著作《方以智传》10本,桐城师专图书馆、桐城市图书馆分别向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
图7 向桐城师专图书馆赠书
图8 向桐城师专图书馆赠书
图9 向桐城市图书馆赠书
主旨演讲
开幕式后举行了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由桐城师专教授、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开健主持。
图10 开健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安徽大学方以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苏州大学教授蒋国保作了《对方以智学术的一点认识》主旨演讲。
蒋国保认为,方以智是伟大的博物学家、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伟大的哲学家,今天我们举办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学术研讨会,就是要重新审视方以智在文化史、思想史、科学史、哲学史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图11 蒋国保教授作主旨演讲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邢益海作了《方以智的心史——时代大变局与个人出处》主旨演讲。
邢益海指出,方以智早岁(1611-1639)为才人士子、诗酒狂生,泽园结永社,接武东林,主盟复社,名动天下,称“四公子”。庚辰中进士通藉后,中岁(1640
1650)为忠臣孝子,遭际时代鼎革,不违庄子义命大戒,做大明忠臣、方氏孝子,两全之策,唯有逃之禅、隐于庄。庚寅冬被迫公开出家为僧,然坚守遗民志节,晚岁(1651
1671)游走于世出世间,会通儒释道三教,出世还传救世方。而究其本色,乃一哲人学者,当与顾黄王并列“清初四大家”。方以智以忠孝立身,忠孝节义传家,保守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即便逃禅也不改初心,其终生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家国精神,是桐城方氏文化精髓,在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学习。一个国家,没有忠孝价值维系,必不能长久。一个家族,没有忠孝价值传承,必不能持续。在国家和人生重大历史时刻(关头),人的出处进退有多种选择,但只有做忠臣孝子,才是满分的答案,做其他选项,都必然会减分。
图12 邢益海研究员作主旨演讲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永义作了《略论方以智的学术取向及思想特色》的主旨演讲。
张永义教授认为,方以智一生好学不倦,著述繁富,存世著作尚有四、五百万字。再加上他出入佛老,“借远西为郯子”,涉及到的学术领域极广。但其学术取向主要表现为“坐集千古之智”、“藏通几于质测”、“公因反因”说。方以智的思想性格既有深厚的崇尚经验、追求知识的色彩,又有极强的抽象能力,总想找到统摄万法的普遍原理。在古代思想家中,能够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学者并不常见,这也是方以智值得我们特别重视的一个主要理由。就今天而言,方以智的那些具体的质测之学可能随着知识的更新多数已经过时,但他对世界的整体看法,他由河洛象数之学领悟出来的“公因反因”等通几之学,仍然值得我们继续回味和思考。
图13 张永义教授作主旨演讲
开健教授在主旨演讲结束时指出,方以智集才子、孝子、忠臣、高僧于一身,是桐城桂林方氏的杰出代表,是桐城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三位教授的演讲,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对方以智的认知,激发了我们对方以智这位家乡先贤的热爱,鼓励我们要学习先贤精神,勇于担当,为传承、研究桐城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图14 开健教授作主旨演讲总结
三、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由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国春主持。
图15 李国春副秘书长主持主题发言
白梦女士用四个关键词分享了她创作《方以智传》的体会。
她说,首先是崇拜,如长江黄河滔滔不绝,微信、微博、QQ签名都和方以智有关。第二个是责任,对传承桐城文化的责任,身在桐城,长在桐城,自幼受到桐城文化的滋养,薪火相传,责无旁贷。第三是惭愧,因为方以智太过传奇,他的思想太过深刻,我的水平太低,写作时诚惶诚恐,没有新观点、新发现,也就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了一些梳理。比较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在桐城档案馆发现了方叔文的手抄本《方以智年谱》,这是研究方以智生平的第一手资料,引用了很多家藏的资料,目前此书已经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最后是感谢,感谢省社科院领导把本书写作任务交给我,感谢许多关心、支持、帮助我的人,感谢蒋国保教授、邢益海研究员、张永义教授等学界的研究成果,感谢读者朋友对本书的厚爱。
图16 白梦女士作主题发言
陶善才先生以《我为什么写<方维仪传>》为题分享了他创作《方维仪传》的体会。
陶善才说,与其他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相比,桐城古代才媛研究还较为冷清,依然是概念化的、格式化的;方维仪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但她的史料简单,存世之作稀见,研究论文也屈指可数,历史形象其实还是模糊不清的。随着史料搜集越来越丰富,同时接触和阅读了诸多桐城文化世家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不断熟悉和整理,越来越觉得,方维仪与那些已经有传记的古代才媛相比,毫不逊色,有太多可写的故事;而且在桐城文化兴起的过程中,方维仪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从桐城文化世家崛起的时间节点来看,方维仪恰好处于一个人才蓬勃向上的大时代。从明清桐城闺阁才媛总体来看,方维仪处于“实濬其源”的重要位置。从对明清桐城闺阁才媛的影响来看,方维仪无愧于“一代礼宗”之誉。她创办“清芬阁诗社”,聚集一班才女,写诗作画,品评历史,关怀现实。她公开写诗强调母教和家风,并写诗鼓励侄女方子耀“峻节垂青史,百世为母仪”,抚教了杰出思想家、百科全书派大学者方以智。她培育或直接间接影响的侄女及女孙,又是其他家族中的母仪阃范。方维仪的影响不仅在桐城本地,也名闻四方。
曾一直期待有影响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来执笔写方维仪。在久等不到别人写的方维仪传记时,决定自己来动笔。经过四年多的寒暑坚持,终于在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之际,完成了一个荷压已久的心结。
图17 陶善才先生作主题发言
安徽省文艺出版社姚巍社长发言。
他说,安徽文艺出版社是一家以文化、文学和音乐出版为主的专业出版社,与我们当代桐城的许多作家、作者都有过合作。省文联主席陈先发先生主编的《优秀中短篇小说精品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今年的黄山书会上召开了新书发布会;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洪放先生在我社出版的小说《追风》,是以合肥市科技兴城为主旨,也在今年的黄山书会上举办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2013年我社就出版了陶善才先生的《大明奇才方以智》,今年又出版了他的《方维仪传》。文运通,则国运通。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人文内涵,以文化人,古为今用,是我们出版人的使命和担当。安徽文艺出版社将持续关注桐城,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讴歌当代桐城的发展变化,为桐城的历史文化传承贡献我们的力量!
图18 姚巍社长作主题发言
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刘东分享了方以智主题文物展策展和编辑《图录》体会。
“《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正在安徽博物院开展。这是安徽博物院和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图书馆和桐城市博物馆协办的。安徽博物院还组织编写了《方以智文物集萃图录》,也已经出版。为什么要编写这本图录呢?我们知道,《方以智全书》已经出版,收集了方以智的诗歌、散文及其他著作,为人们研究方以智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方以智还有不少的书画艺术作品,被收藏在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而安徽博物院是收藏方以智作品的一个重镇。众所周知,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方以智作品,大多是方鸿寿(方无的祖父)在1956年捐献的,这些东西是方家的收藏品。其中包括方以智的代表作《东西均》,后来侯外庐、李学勤的点校本,用的就是这个本子。我们就在想,能否收集方以智的书画作品,编成图录,以利传播和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主题展览顺利开展,图录也得以顺利出版,这也是我们送给纪念这位桐城先贤诞辰410周年的小小礼物。
图19 刘东先生作主题发言
桐城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叶鑫馆长畅谈桐城桂林方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是开展文物调查。二是申报文保单位。结合文物调查的成果,将方法墓、方自勉墓、方学渐夫人墓、方鸿寿故居申报成为桐城市文保单位,方以智故居申报成为安庆市保单位。三是维修利用。近年来,市政府将方以智故居里的住户迁出安置,对产权进行征收,投入资金500万元进行维修,同时对潇洒园环境进行了整治。方法墓、方自勉墓按照原状进行了修复。四是博物馆中展示。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文都风华》基本陈列对桂林方氏文化进行了挖掘、研究、整理、展示。
叶鑫还谈了下一步保护利用的几点想法:
一是进一步开展以方氏家族为代表的桐城世家大族文化遗存调查,用文物证明历史、说明历史、补充历史。广泛搜寻桐城世家大族文物信息,同时运用科学的、专业的田野调查方法,开展方氏名人墓葬、碑刻等专题调查,结合宗谱记载,考证方梦旸、方克、方世举等名人墓葬的具体位置。
二是对方氏文化遗存的保护级别提档升级。拟将方以智故居申报为省级文保单位,时机成熟时,与枞阳县将方以智墓和我市的方以智故居联合申报国保单位。拟将方维仪墓、方学渐夫人墓等文物点申报安庆市级文保单位。将新发现的具有一定历史和文物价值的方氏文化遗存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依法进行保护。
三是加大利用力度。围绕找出来、护起来、用起来三个环节,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就方氏文化遗存来讲,我们对方氏文物资源进行系统梳理、调查、保护,对方以智故居布展并向公众开放,开发文创产品。充分依托方以智故居等特色文化资源,对桂林方氏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研究、解读、展示,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捐赠文物保护利用的项目资金,鼓励热衷文物保护的人士积极参与到文物利用工作中。
四是加强学术研究。结合工作职能,拓宽视野,立足桐城但不局限于桐城境内的方氏文化遗存,将从文物的角度解读、展示桂林方氏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注重方氏名人墓葬、故居旧居、遗址、石刻以及重要事件发生地旧址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加强学术研究,时机成熟时,编辑《桂林方氏文化遗产》书籍,以文物佐证并支撑起方氏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方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图20 叶鑫馆长作主题发言
桂林方氏宗亲理事会会长方新伟以《凤凰来仪舞文都》为题,介绍了“凤仪”牌坊的复建过程。
方新伟说,桐城桂林方氏文化是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桐城世家文化的代表。自明代中叶以来,桐城桂林方氏成为桐城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的家族,创造了以方以智为代表的桐城“方氏学派”、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文派”,近代以方东美为代表的新儒学,更是炙手可热的显学。“凤仪坊”是桐城桂林方氏的历史居住地,从宋末元初桂林方一世祖德益公迁居“凤仪里”始,历宋元明清多朝,历史厚重,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信息。多年来,桐城的
贤硕儒,为恢复凤仪里故称,重建“凤仪”牌坊而奔走呐喊。2021年4月,开始复建的选址工作,市文化旅游体育局领导北大街实地考察“凤仪坊”牌坊复建地址。2021年6月7日,开始修复工作,至今年九月底,“凤仪”牌坊竣工。
方新伟表示,通过此次复建”凤仪“牌坊的过程,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一批重点文物进行了维修,有效地保护了文物的历史信息和价值,陆续修复了张廷玉墓、张秉文墓、余珊墓、方自勉墓、姚莹故居、潇洒园等历史遗迹,六尺巷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桐城文都的形象,为今日之文化桐城增添了新的自豪和荣耀!为桐城桂林方氏后裔,有责任和义务对先祖的文化进行发掘、宣传、保护。请求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促成和协助修复被金陵状元焦竑称为可比拟宋代四大书院的“桐川会馆”,以及桐城桂林方氏在桐城的有关标志性历史遗存:“一本堂”、理学祠、方苞祖屋“桂林第”等,与已修复建成的潇洒园、姚莹故居、左忠毅公祠、左家大屋、凤仪牌坊等景点集中连片,构成一个古建筑群体,这些历史遗产将成为凝聚世界各地桐城人和吸引游人的亮点,形成安徽省最为厚重的文化地标。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愿凤仪坊聚拢灵气,招来更多的金凤凰,助力文都桐城的腾飞!
图21 方新伟会长作主题发言
张英后裔、桐城市博物馆原馆长张泽国先生介绍张氏、姚氏谱牒纂修情况及对桐城弘扬世家文化的建议。
张泽国说,在麻溪姚氏家族修谱过程中,和李国春先生在修谱后期友情客串,做了一点辅助性工作。麻溪姚氏宗谱于2021年2月印制完成。在参与麻溪姚氏和清河张氏修谱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民间修谱波澜壮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何延续修谱的基本传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关于清河张氏宗谱修订,我们确定了三个基本原则:谱牒学、文献学、版本学。完全复原老谱的文字、样式、风格,难度非常大。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杂音,坚持谱牒学规范,延续家谱体例,2022年元旦,将把张氏新修家谱奉献于世,桐城师专图书馆也在受赠之列。
此外,在民间修谱万象令人堪忧的情况下,氏族文化作为桐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需要有个学术交流与指导引领的平台,桐城师专可建设世家族谱专库。桐城师专作为桐城市唯一的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在传承桐城文化上做更多拓展性工作。桐城师专可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桐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桐城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为桐城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桐城文化是一个绵延不绝、自成体系、具有规模的地域文化。要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与民间地方文化普及活动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吸纳资金,以桂林方氏首创模式为范本,高校、政府、民间力量共同发力,合力掀起桐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新高潮。
图22 张泽国先生作主题发言
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国春先生介绍安庆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桐城市图书馆藏古籍修复及点校整理情况。
安庆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9年12月初,属慈善组织。基金会成立之前,桐城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全力支持,使基金会得以顺利登记。成立本基金会,旨在发动和凝聚杰出乡友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奖学助学,传承和弘扬桐城文化,进一步推动桐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业务范围有十个方面,其中第六项即“资助桐城古籍文献整理出版”。
李国春介绍说,基金会目前开展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对市图书馆馆藏古籍开展抢救性修复。2020年10月予以立项,由市图书馆委托省图,对馆藏7部52册5534叶珍本进行修复,工期24个月,项目资金23万余元。基金会跟踪监督,迄今工程已过半。二是对桐城地方文献进行点校整理。市文旅体局成立“馆藏古籍整理领导小组”, 聘请市内享有盛名的资深文史专家,认真遴先出《太白剑》《全城纪略》等10部自清代至民国桐城文人诗文集、地方史料,由学者汪茂荣先生任首席专家,潘忠荣、张泽国等本市十位知名学者参与点校,此项工作已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各位学者正在分工进行,12月底点校初稿完成,2024年9月正式出版。
启动桐城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古籍文献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及其永续流传,能够提高古籍文献的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其为文化、学术服务的保障功能,为当代研究桐城文化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提供优秀古籍版本,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实现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
图23 李国春副秘书长作主题发言
安庆一中图书馆馆长刘磊作了《晚清民国桐城籍书法家方寿衡评传》的主题发言。
刘磊认为,晚清民国桐城籍书法家方寿衡是皖省未曾被当代书法研究界予以关注的人物之一。目前能够寓目的方寿衡的书法作品数量不多,但已知存有篆书、石鼓文、楷书、魏碑、行书、草书诸体(含图片),吉光片羽,洵为精品。方寿衡不仅书法水平精湛,他还有诗文传世,在其遗著《曲庐遗文》《曲庐遗诗》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他的行藏之外,还可以看到承载他书法见解与思想的诗文作品。
对于方寿衡的艺术成就,不仅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如方守彝、方守敦、潘季野、李光炯等人对方寿衡的诗书文都有赞赏,就连一些年龄稍小于方寿衡的桐城籍文士对他都称赞有加,如姚翁望,吴光祖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桐城籍诗人吴光祖在《吴回照诗稿》卷六《感旧诗》有一首回忆方寿衡的七绝诗,诗曰:“海云深处鹤为家,彝鼎图书手自叉。万谷鸣声俱不应,一樽步月看梅花。”这首小诗格调高雅,既写出了方寿衡仕途蓬转,也写出了他喜爱收藏的事实,还写出了他平淡高逸的性情。
时过境迁,桐城方寿衡其人其事、其书法其诗文渐渐被后人忘记了,这的确是可悲的。为了传承、弘扬桐城文化,就需要研究桐城文化,不断披沙拣金,关注桐城历史上的俊杰宿儒,如此才能不负前贤与时代!
图24 刘磊先生作主题发言
方学渐后裔方春望先生介绍了其祖父方林辰生平情况。
方林辰,1892年生于河南,5岁随父母迁回桐城,住讲学园巷曲庐。15岁考取四年制桐城中学堂。毕业后在本县小学教书两年。1916年考取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毕业后,在凤阳师范教数学。一年后,改授国文;此后直至退休,都专门教授国文。先后在桐城中学、二临中、安庆一中教国文。在安庆期间,还在安徽大学兼任讲师,在安庆女子师范学校、私立崇文中学等校兼授国文。1959年去世,葬在西门山上。
方林辰著述颇丰。早年写过诗词、游记、论文等作品,散见于杂志《东社》《公论》《女锺》以及同学录上,多为相思怀念、即时感怀、雅集唱和。编著《字汇从声》《韩柳文选》《李义山诗选》《辛稼轩评传》《桐城方氏诗选》等书稿。目前,仅有一部《国学大纲》尚存钞本,藏桐城市图书馆,其它手稿连同几十年的日记,均毁于秦火。
图25 方春望先生作主题发言
大会总结
安徽大学徽文院教授诸伟奇做大会总结性发言。
诸伟奇说,本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圆满,得力于主办方桐城师专和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的领导力、执行力。本义会议虽然客观上有不少困难,但会议的效果远远超过了预期。会议发言都非常精彩,专家主旨演讲重点突出,观点新颖,代表了学界研究方以智的新动向,给我们很多启迪。本次会议,为桐城世家文化研究掀开了新的一页。
桐城是人文荟萃之区,世家辈出,方家、姚家、马家、左家,吴家,等等,名人辈出,著作如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桐枞一家亲,建议桐城和枞阳联合,把这些世家文化遗产打包,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甚至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期待着桐城师专、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桐城市委市政府通力合作,继续举办桐城文化论坛,书写桐城文化交流与研讨的新篇章。
图26 诸伟奇教授作论坛总结点评
(撰稿:太阳成 开健)